用好“互联网+”让中国故事更闪亮
不久前,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与某国际著名调研平台合作开展了首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从2002年文化体制改革启动,“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中国的海外文化传播事业可谓开展得如火如荼。时隔多年,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认知度究竟如何?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未来该采取什么策略?这个调查试图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回答。(7月9日《人民日报》)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不少,但中国文化的海外认知度却很低,没有出现相应的提升。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文化的尴尬。中国文化海外认知度低,直接造成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不被外国人所了解、接受,这也是这些年中国大陆获得诺贝尔奖者屈指可数的原因。国家壮大起来了,自然想着让外国人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对外传播的问题。外国人看中国,可能会戴着有色眼镜,尤其社会主义中国一边独好,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不断的情况下。中国文化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去,让外国人更好地认知中国。
中国文化要主动走出去。就拿电影领域来说,美国好莱坞拍出了《功夫熊猫》等含有中国元素的电影,国人在为之感到惊喜时,以为是好莱坞更加重视自己,其实好莱坞看重的是中国人的钱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说过,“中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我们有引以为豪的孔子,孔子学院也已经遍布全球好多国家。只是,似乎我们拿得出手的也只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太耀眼了,光芒遮盖住了当下的文化?当然,传统文化是五千余年文化的结晶,而且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续的文明。只是,后继乏人的尴尬不知道还会延续多久。走出去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确实值得国人反思。
用好“互联网+”,事半功倍。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央对互联网的重视。从“七条底线”“六条要求”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都是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秩序,让互联网真正为现实生活添砖加瓦,而不是走向反面。讲好中国故事,也需要“互联网+”助力。互联网,让全球变成了“地球村”。身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只要能够接上互联网,就能够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讲好中国故事,要创新方式方法,要搭乘“互联网+”这趟班车。有了“互联网+”,中国文化走出去就便捷了很多。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注重网络形象的打造,要推出一批代表性的精神文化产品,让外国人通过互联网感知到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国,感知到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少数外国媒体对中国戴着有色眼镜,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要主动出击,客观、公正地打造自身的形象,向世界呈现一个美丽的中国。
“互联网+”,为对外传播插上了翅膀。愿方方面面都能运用好“互联网+”,让中国故事更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