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源减少波及高校,民办院校最受伤
逐年递减的高考生源,还有那些开始闲置起来的校舍,意味着什么?“这就是高等教育产业的产能过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说。
产能过剩,这个曾经在中国诸多行业肆虐的现象开始在教育产业内蔓延,而未来可以预见的高校生源持续下降或将加重这一现象并引发高等院校重新洗牌,民办院校或地方普通院校将会首先遭遇洗牌。
不过,更多的教育研究者表示,这种 “产能过剩”将有望倒逼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如高校自主招生权的进一步扩大等。
生源减少
廊坊大学城,从北京市中心坐938路公交车大约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如果按照10年前的规划,如今的这里应该是一个教学设施及配套齐全,云集数十所大学,可容纳15万名学生和5万名员工的教育园区。
只是梦想与现实相差太远。“现在这里一片冷清。”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成刚描述前段时间去那里调研时看到的景象。尽管目前那里还有两三万学生,但与当初规划中的15万学生相比还是相差太大,以至于目前几乎有一半的教室都空置着,很多学生宿舍也处于闲置状态。
“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南方有些大学城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成刚说。
学生生源减少被看成主要原因之一。连续十年快速增长的全国高考(论坛)报名人数在2009年开始发生逆转,当年减少40万人。
而这仅仅是开始。近日,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10年高考的招生计划,报考人数下降的趋势仍然在延续,以北京为例,2010年高考报名人数是8万,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0%,上海比北京更严峻;湖南省今年也破天荒地第一次拒绝了一些外省高校的招生计划,以确保湖南高校的生源,该省今年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了近10万之多。
不少专家指出,生源变化的下行曲线才刚刚开始,今后几年高考考生还将继续下降。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预测,到2013年,山东省考生总量将从2008年的80万下降到40万左右;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在近日举行的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未来5年时间湖北省高中毕业生将减少10万人。专家认为,高等教育将从 “卖方”市场转向 “买方”市场,高校将会面临招生压力,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可能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局面。
高等教育产业的 “产能过剩”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副主任王烽更愿意将这种产能过剩理解为一种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目前从总量上来说,高校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由于高校发展的过度同质化,以及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造成的一种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他说。
究其原因,除了上述提及的适龄人数的减少外,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国华[0.20 -2.50%]还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也挫伤了高考报名的积极性。 “高校就像是个超市,你卖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谁还会想进去,一个成熟的高等教育产业,所毕业的学生被劳动力市场接受,但是我们培养和劳动力市场之间不被市场所接受。”他说。